导语
“奇域”是间小小的网上古董旧货店,掌柜是夏小蝉,女,14岁。“奇域笔记”记录了夏小蝉、冯川和小伙伴们的一次次寻宝之旅。想加入他们的冒险?你对中华宝藏足够了解吗……
《青铜象秘符》讲述了一场不一样的关于川渝的冒险故事,内容主要包括:跟着外公来巡山、来自猖狂盗猎者的挑衅、峨眉派、戈与矛乌与鱼、羊羊羊等十二章。
内容提要
羌族少年吴形给“奇域”发来邮件,他在跟着外公巡山的过程中,发现了一尊青铜象,象背上还有一组神秘的符号。小蝉和冯川应邀前往川渝,一探究竟。一路上,线索若隐若现,夜间营地的盗猎者、指纹识别的电子卡、知悉一切的熊猫……从九顶山到峨眉山,从都江堰到乐山大佛,再到成都的国风文化节,循着古文字谜题,少年冒险团队展开了一场酣畅淋漓的追击!一尊青铜象,牵连起了古蜀和中原文化的脉络,也慢慢揭开了尘封已久的谜底……
作者简介
邹凡凡,巴黎索邦大学博士,旅法作家,学者,少儿美学与通识教育专家,巴黎博物馆联盟艺术工作坊指导老师。其创作的以欧洲为背景的青春悬疑小说系列“秘密三部曲”被哈佛、剑桥、清华、麻省理工、巴黎综合理工等国内外著名高校学子诚挚推荐。人文科普系列“写给孩子的名人传”获冰心奖、江苏省优秀科普作品奖,入选“爱阅童书100”榜单。另著有文博主题少年冒险小说“奇域笔记”系列、青春小说《435女生宿舍》、留学笔记《二十岁的巴黎》、译作《左撇子改变世界》《小王子》《切·格瓦拉——卡斯特罗的回忆》。
目录
引子
第一章 跟着外公来巡山
第二章 来自猖狂盗猎者的挑衅
第三章 峨眉派
第四章 戈与矛乌与鱼
第五章 羊羊羊
第六章 夏掌柜说错了话
第七章 五局三胖
第八章 熊猫都知道
第九章 太古里狭路相逢
第十章 羊,又见羊
第十一章 魔幻追踪
第十二章 端木需要晕机药
尾声
奇域文博小课堂
后记:将未来赋予历史一我们的奇域
后记
将未来赋予历史——我们的奇域
我父亲是一位古董爱好者,曾绍亲自去大报恩寺施工现场挖掘,挖回来一堆残破的砖瓦,瓦上有见尾不见首的五趾龙。小时候我经常翻检他的收藏,幼小的心灵会不由自主变得沉静、肃穆。后来我到了巴黎,巴黎的大街小巷有数不完的古旧市集,看到那些精美古朴的杯子、盘子、首饰、玩具、书籍……眼睛完全不够用,我总是像打翻了油瓶的老鼠一般兴奋。
在巴黎,我念的是商校。有一门课,老师布置作业,让大家设计一个创业项目。我交上去的报告是开办一个网上古董旧货店:www.ziland.com,店名Ziland,中文翻作古色古香的“奇兰斋”。其实我的梦想,我最爱干的事儿,就是开家小店,买卖美好的器物,然后每天结账之后坐着数钱。
现在大家看到了,我的小店开起来了,在我的笔下,仍然叫Ziland,只不过中文名变成了“奇域”——域,既指代时间,也指代空间,我可以让小主人公经手现实生活中根本摸不到的宝贝。一切都像冥冥中的注定,唯一没实现的好像只是坐着数钱那部分了。
创作“奇域笔记”系列,我首先是想写一个让读者喜爱、能一口气从头读到尾的故事。在我所有自封的头衔当中,我最喜欢的,除了“古董贩子”,就是“说故事的人”了。我的故事,节奏感、画面感比较强,这大约与我儿时的阅读习惯有关系。可以说我是最早一代吃漫画书长大的孩子,那时有各式连环画,有《丁丁历险记》,有海量日漫,这些漫画长久印刻在我和我的同龄人心里。我希望,许多年后,夕阳下,晚钟里,对于那些已经白发苍苍的小读者们而言,会有“奇域笔记”的零星画面在他们脑海中倏忽闪过,年少的热血与激情再次燃起。
然而故事不是一切。我不仅想写冒险,更想写有情怀、有内涵的冒险,写有文化的冒险。
回望学生时代,我最差的科目之一就是历史,只比政治略强一点。那些冰冷数字构成的年份,那些非黑即白的成王败寇,那些关于农民起义的意义长篇累牍的论述……常常令我欲哭无泪。我一直在想,历史,是否可以更鲜活、更生动、更美?大江东去,名将枯骨,最终沉淀下来的有形之物便是感动过我幼小心灵的、凝聚了时光的古物,它们的意义何止仅限于“器”?一幅古画难道仅仅是墨与纸的碰撞?一只瓷瓶难道仅仅是黏土加热到了1400度?
从南京外国语学校,到北京外国语大学,再到欧洲居住的十余年,我一直在急急忙忙地学英语、学法语,我去罗浮宫、大英博物馆,去乌菲兹美术馆、大都会博物馆,渐渐触碰到西方艺术史中的精髓,如迷雾散开,开始看到物件背后的历史与文明的脉络。但直到最近两三年,我才突然意识到:我自身的、中国的文化呢?那时的我,对达·芬奇如数家珍,却不知道宋朝的范宽。
所以“奇域笔记”系列的创作是我在文化上的一次回归。
这时候我才发现,在达·芬奇的画面前,我会觉得:哇,好牛啊!但是在范宽的《溪山行旅图》面前,除了牛之外,还会有一些更深刻更亲切的东西,我知道那是流淌在自己血脉中的东西。写“奇域笔记”之《奏乐的陶俑》时,我去巴黎专门陈列东方文物的吉美博物馆,在唐朝那些形形色色的乐舞俑、女子马球俑、胡人俑面前,仿佛真的听到大唐猎猎的风声,完全不夸张也不是矫情,那种开阔与浩大,如同李杜的诗篇,让我热泪盈眶。
我特别赞同的一段话是这样说的:“中国传统中最有价值的部分就是对审美的贡献,我们的祖先创造了一种极为了不起的美学传统,这种美学体现在中国的书法、绘画之中,在宫室、桥梁和器皿之中,也在围棋之道中,但更多是在中国的诗词歌赋。”
这就是我想写的,我想写出围棋之道、诗词歌赋、书法绘画、宫室桥梁器皿的美。我在法国亲眼看到过这样的美学教育,从幼儿园时期去罗浮宫寻找一幅画、做一个游戏开始,从用废品搭建米罗的雕塑开始,从制作康定斯基风格的贺卡开始,从学习数学课本上凡·高的画开始……无所不在。
那么我呢?我想从“奇域笔记”系列开始。
前几天,我在微博上看到一个帖子,发帖人贴出古希腊雕塑拉奥孔,以及中国的长信宫灯和击鼓说唱俑,满怀轻蔑地说,同样是公元前1世纪的作品,中国和古希腊的差距怎么这么大呢?看完之后,我很无语,我觉得不仅是我,恐怕19世纪的塞尚、20世纪的毕加索都不会同意这样的说法。我希望通过自己的作品,让小读者们了解自身文化,同时对异域文化产生好奇,既不盲目自大,更没有理由妄自菲薄,从而成为真正具备世界眼光的中国人。
正如我在“写给孩子的名人传”创作谈中所写的那样:“如果不了解这个世界的古往今来,如何能够爱它?了解得越多、越深入,便越有机会成为一个正直、宽容、善良的人,而少掉许多的无知、焦虑与狭隘,如同站在山巅眺望远方,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无限坦荡。”
我深信,在这份中国之美面前,你是会爱上它的,所谓的爱国从来都不应该是口号似的空话。而对于美的感受,结果往往是善,写作与教育一样,其最终所导向的,应当是一种良善。
站在山巅眺望远方,还意味着不同领域的知识间的融会贯通。一提到古董、历史、传统文化,许多人会觉得陈旧,仿佛闻到一股霉味儿,眼前浮现出手拿洛阳铲乱挖的盗墓贼,还有其他子虚乌有的迷信……“奇域笔记”系列不是这样的,它很新,不仅有各门各类的知识,有高科技甚至黑科技,也有现代思维对于历史的理解与阐释。在本系列的开篇,责编所拟的引语很到位:用年轻的方式讲述古老以通往未来。碰巧前几天看到一位考古学家的TED演讲,他提到:We’d like to put a future toourpast。这句话因此成为我这篇后记的标题:我所尝试的,正是给我们的过往一个未来。
以上便是我在创作“奇域笔记”系列的过程中的一些想法与感受。写这几本书,让我与小主人公们一样,得以拓宽生活的广度与宽度,往返于最奇妙的时间与空间——如果不是写作,如何能够做到这一切?对此我心怀感激。我想,儿童文学就是我们共同的“奇域”,让我们在其中一同冒险,尽情飞翔。
精彩页(或试读片断)
队伍深一脚浅一脚踏雪前行,算上临时队员吴形和编外队员夏小蝉、冯川,正好十个人。
夏掌柜的手脚已经不太听使唤,又麻又酸不说,停下来还一个劲儿哆嗦,像身体里住进了一台洗衣机。在这积雪的陡峭山路上,她与其他队员一样,背着几乎占到自身体重一半的行囊,已经走了大半天,约八千米,中途翻过几处滑溜溜的悬崖。外公说了,因为他们仨的加入,今天走过的距离不过是日常巡山路途的一半而已。
打头的正是外公本人,他身材瘦小,和小蝉差不多高,此时此刻更是被背上鼓鼓囊囊的巨型编织袋压成虾米一般,还是只迷彩虾米,因为他身穿迷彩棉服,头戴迷彩棉帽,手里拄根长木棍。外公今年63岁,牙齿洁白,脸颊黑红,没有一丝皱纹,小蝉亲眼看到他灌满水壶后又用冰水洗了把脸,不知这是不是他的保养秘诀。
外公身后跟着吴形的大舅舅,以及三位同村的叔叔,他们之间用四川话交流,偶尔夹杂几句连吴形都听不太懂的羌族话。吴形在邮件中提到的羌族村落,有其特有的建筑方式:四四方方的石片房子墙壁很厚,便于保暖,房子正中设有火塘,高高的碉楼则是很久以前遗留下来的,类似于欧洲城堡的塔楼,可以登高嘹望,起到保护村寨的作用。
小蝉心想,如果自己到了那么有趣的地方,大约也会拿把铲子四处敲敲挖挖吧。
叔叔们身后就是吴形了。吴形皮肤微黑,浓凰毛,一双单眼皮的眼睛炯炯有神,应该很适合装扮成古代身形敏捷、擅长马上功夫的小将军——必须是武将而不是文臣,因为他总给小蝉一种五官、四肢、精神都闲不下来的感觉。哪怕站着.他也像站在五十米起跑线上蓄势待发,还会像鹧鸪一般好奇地转动脑袋,冯川在他身旁简直沉静得像一汪湖水。这时,吴形转过身来问了句:“还行吗掌柜?要不要从包里拿出点东西来,我帮你背?”
他这一回头,就露出额头和发梢上的白霜,像冷饮机里压出的刨冰。队员们的头发都这样,连小蝉的辫梢都不例外,整支队伍像刚从《冰雪奇缘》里走出来的。
小蝉大义凛然地说:“不用不用,没问题的,我也是走南闯北的人。”
吴形转回身去,登山包再一次遮住了他的脖子和脑袋。
于是小蝉顺便也回头看了一眼,身后冯川闷头走路。一如既往没多少表情,但小蝉能看出他其实走得兴致勃勃。
冯川再往后就只有负责断后的吴形的二舅舅了。
小蝉想摸出水壶喝口水,刚伸出打战的手,那叫声就传过来了,并不太响,却尖细悠长,越叫越凄惨,把小蝉听得浑身汗毛都竖起来。
队伍明显加快了步伐。
等打头的外公停下脚步,三位少年从队尾绕到前边,小蝉定睛一看,不禁倒抽一口凉气。
眼前被压得十分凌乱的雪地上,是一只——小羚羊?灰色毛皮间有浅白色的斑纹,转动着的长耳朵之间竖起一对黑色的尖角,小羚羊看起来年纪不大,下巴却长着一撮白色的胡须。它跪卧在地,后右腿被带有倒刺的钢丝套牢牢缠住.已经血肉模糊,想必是经过了猛烈的挣扎。现在它停住不动。只是仰头哀鸣,白胡须颤抖得厉詈。-
大舅舅话不多说,立刻从背包里取出老虎钳,蹲下,一手握住羊腿、心翼翼剪起钢丝来,嘴里念念有词,说着小蝉听不懂的话,意思却很明白,是在安慰羚羊:“别怕,我们来救你了。”
大舅舅刚蹲下时,羚羊扑腾了一阵,可很快就停下了,脑袋搁在前腿上,只不时呜咽一声。
外公已经在准备医疗用品,边叹气边说:“这种情况已经越来越少,没想到又撞见了。”
其余队员四散开来,走得小心翼翼,跟扫雷似的,寻找附近可能出现的其他钢索、兽夹、猎套。当一位叔叔提着两个貌不惊人、动物踏入后却会被越缠越紧的圈状猎套走回来时.小蝉心中泛起一丝比雪山更寒的寒意:最初的人类通过制造工具,将自己与其他动物区分开,石斧、骨针、简陋的弓箭,只是为了生存;百万年过去,却依然有人类使用最古朴的工具残害生命,不为生存,仅仅为了它们的毛皮和角。
P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