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卡尔·马克思编著的《资本论》创造了一个崭新的思想体系。其研究世界的方法源于德国哲学、早期社会主义理论和政治经济学。马克思像黑格尔一样,相信能够用一个辩证法公式概括人类的进化历程。他认为,所有哲学家所做的一切都在于致力于解释世界,但他同时认为,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改变世界。他在黑格尔辩证法的基础之上,颠覆了传统的“形而上学”,建立了一个现实中得以实践的最大的思想体系,一个影响到地球50%以上人口的体系。《资本论》以唯物史观的基本思想为指导,通过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同时也使唯物史观得到了科学的验证和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它运用唯物史观的观点和方法,将社会关系归结为生产关系,将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力的高度,从而证明了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历史过程。原书内容宏大,理论深奥,为了让所有对《资本论》有兴趣的读者都能读懂此书,本书采用图释的方式对其中的知识点作了补充说明,全书几百张精美彩图,均与书中知识点有关,并且每张彩图下都有图释,更加方便读者理解其中的关联。
内容提要
《资本论》是卡尔·马克思花费40年,阅读1500种书籍,整理400余本笔记的心血之作。被译为70余种文字,全球累计销售20亿册。此书第一次深刻地分析了资本主义商品生产、流通和分配,揭示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比如生产资料的私有制与生产社会化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它导致经济危机周期性地复发,此矛盾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无法得到根本解决。
《资本论》邀请资深专家对原著进行浓缩,在缩减篇幅的同时,充分保留了原著思想中的精华部分,以及完整的体系。此外,本书还选配346幅传世名画、大师摄影等插图,在贴近原著思想的基础上,让大家可以更愉悦地阅读。
作者简介
卡尔·马克思(1818—1883年),出生于德国莱茵省南部的特里尔市,先后在波恩大学和柏林大学法律系学习,手1841年获得哲学博士学位。
1846年5月,马克思与恩格斯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完成,该书批判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哲学,论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1848年2月,马克思与恩格斯共同起草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共产党宣言》问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867年9月,《资本论》第一卷出版。此后,马克思全身心地投入到写作《资本论》的第二卷和第三卷中。
目录
英文版序言
第1卷 资本的生产过程
第一篇 商品和货币
第一章 商品
第二章 劳动
第三章 价值形式或交换价值
第四章 货币形式
第二篇 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第五章 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
第六章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第七章 剩余价值率
第八章 工作日
第九章 剩余价值率和剩余价值量
第三篇 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第十章 相对剩余价值
第十一章 协作
第十二章 分工和工场手工业
第十三章 机器和大工业
第四篇 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第十四章 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值
第五篇 工资
第十五章 劳动力价值的转化
第六篇 资本的积累过程
第十六章 简单再生产
第十七章 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
第十八章 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
第十九章 原始积累
第2卷 资本的流通过程
第一篇 资本形态变化与循环
第一章 货币资本的循环
第二章 生产资本的循环
第三章 商品资本的循环
第四章 循环过程的三个公式
第五章 流通时间
第六章 流通费用
第二篇 资本周转
第七章 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
第八章 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第九章 预付资本的总周转以及周转的周期
第十章 生产时间
第十一章 流通时间
第十二章 周转时间对预付资本量的影响
第十三章 可变资本的周转
第三篇 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
第十四章 导言
第十五章 简单再生产
第十六章 积累和扩大再生产
第3卷 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
第一篇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和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
第一章 成本价格和利润
第二章 利润率
第三章 周转对利润率的影响
第四章 不变资本使用上的节约
第二篇 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第五章 不同生产部门的资本的不同构成和由此引起的利润率的差别
第六章 一般利润率(平均利润率)的形成和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第七章 一般利润率通过竞争而平均化市场价格和市场价值超额利润
第八章 规律本身
第九章 起反作用的各种原因
第十章 规律的内部矛盾的展开
第三篇 商品资本和货币资本转化为商品经营资本和货币经营资本(商人资本)
第十一章 商品经营资本
第十二章 商业利润
第十三章 商人资本的周转及价格
第四篇 利润分为利息和企业主收入息资本
第十四章 生息资本
第十五章 利润的分割,利息率,“自然”利息率
第十六章 利息和企业主收入
第十七章 信用和虚拟资本
第十八章 信用在资本主义生产中的作用
第十九章 货币资本和现实资本
第五篇 超额利润转化为地租
第二十章 导论
第二十一章 级差地租:概论
第六篇 各种收入及其源泉
第二十二章 三位一体的公式
第二十三章 分配关系和生产关系